2021年6月3日 星期四

【貓咪學園】假掰應該跟反抗期一樣列入健康教育課本。

這是一個小喵想講很久的題目。


也是一直在猶豫能不能寫出來的一個題目。



假掰這詞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了。


對於假掰的認識,大多也都會停留在思想或行為很做作,以及講話總是自以為是的印象。


而今天想來和大家分享的,就是小喵對假掰多年的一個研究和分析了。



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特點之外,有些地方我會稍為替假掰人做一些解釋。


很多人可能會認為說,假掰的語句和態度都是抱持著「故意」的心態。

但其實並不是這樣。


假掰人有時候單純的就是教養不夠。


以及缺乏了同理心,一種極度的自我為中心。


這都是當事人無法察覺的。


不如說那些被認為是假掰的人,他們大多都會努力表現出有禮貌的樣子。


但禮貌的發言和沒有教養的行為,造成了假掰人的言行和行為有著極大的反差和不自然。


這也是讓人感覺到做作的原因。



至於為什麼我會說,假掰應該跟反抗期一樣列入健康教育課本呢?


因為我認為這也是人們在成長的時候,多數人必定會經歷的一個精神成長的過渡期。


就像是中二病一樣,不過中二病已經有相當多的討論和介紹。

這邊就還是專心的介紹假掰吧!


小時候我們總是會被教導說要有禮貌,要會說謝謝、不客氣、對不起。


那大家都是什麼時候開始,可以發自內心的在正確的時機使用這三句話呢?


也有許多的人可能一直到成為了父母以後,也不太會使用這三句話。


有部份的假掰人甚至也都會認為說,假掰就是一種應該的社交辭令,你不假掰就是你說話不夠禮貌。


這當然完全是一種錯誤的概念。


感謝他人的幫助,嘴巴上說了謝謝,但可能轉頭就把對方幫助你的東西不屑丟在一邊。


對方和你說感謝的時候,嘴巴上說了不客氣,但其實要是對方態度不夠誠懇,就發文抱怨對方不懂感恩。


當自己做錯事情的時候,嘴巴上說了對不起,但總是下一句就接了「可是」馬上為自己找一大堆,對方明明錯的更多的證據。


假掰人總是認為自己很有禮貌了,但行為上總是持續做過份的事情。


有這樣的自我認知又和別人總是指責自己沒有禮貌,不會做人的情況下。


假掰的人在心理方面,也會變得更抗拒與他人交流,抗拒那些會指出自己做的不好的人。


「我明明都這麼努力的表現出禮貌了,為什麼你們還要這樣講我?」



這邊也做個更簡單易懂的情境比喻吧!


假設當你不小心出車禍了。



正常的朋友反應可能是這樣:


「你沒事吧?」


「哈,活該。」


「好喔。」



假掰的朋友反應可能是這樣:


「都有跟你講過吧,是你自己不聽的,現在怪我了喔?」


「啊,我這人講話就比較直接,我也是因為關心你才會這樣講的。」


「我知道我這樣講你可能會生氣啦,但我覺得還是要跟你講一下。」


「不是我在針對你,可是你會出車禍就是活該吧?還好意思上來跟大家討拍嗎?」


「我勸你最好把文章刪掉比較好。」



會冒犯他人的言語,就是冒犯到他人。


為自己說再多話來粉飾,都只是讓自己看起來更像個表演默劇的小丑。


大多數的人,也不會當面去指出假掰人有多麼的假掰。


因為正常人會懂得禮貌,不會隨便得罪他人,也不會隨便就給他人難看。



只要和別人交流和相處,總是會有得罪到其他人的時候。


不管是觀念上的不同,又或者是不小心的冒犯。


那就直接的承認就可以了。


我相信如果是朋友的話,也不需要你解釋太多,更不需要你勉強的表現出半調子的禮貌。


如果只是陌生人的話,那也就大不了不要交談。


不管是對方冒犯到你,還是你冒犯到對方。


保持距離也是一種解決方式。



貓咪學園